“管理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总体部署,强化组织领导,细化任务目标,明确措施要求,稳步推动活动有序开展,着力解决政务运行、办案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保障执纪执法权规范高效干净使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推进活动开展,本栏目陆续刊发各县(市、区)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机关各部门和派驻(派出)机构负责同志署名文章,谈认识体会、谈做法经验、谈工作进展,敬请关注。
把好精准研判“第一关” 提高线索处置“精准度”
市纪委监委第十一审查调查室 马学文
问题线索的高质量分析研判,是精准高效处置问题线索,拟定初核方案,找准核查突破口的前提和基础。对被反映人的精准分析研判,是做实做细问题线索分析研判的“第一关”,既能够降低办案成本,又可以提升线索办理质效,提高成案率。结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的“管理提升年”活动,第十一审查调查室在“准、深、细、实”上下功夫,以线索研判处置的高效精准,推进审查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突出“准”字,摸透摸准。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与职务、职责相互关联,身居要位,或者身处核心岗位、掌握一定权力权限的关键岗位人员,一旦失去制约和监督,更容易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在某一岗位长期原地不动、即将“到点”离岗离职人员,也可能因存在提拔无望、“到点前捞一把”的想法而破纪违法。要重点围绕被反映人所在部门职能、所处岗位和职务、岗位职权范围摸清、摸准,如,是否处在政策扶持力度大、资金资源集中、重大项目审批等部门,是否是“一把手”或者核心关键岗位负责人,是否掌握审批权、监管权、政策制定权、处罚权等权力,通过准确掌握被反映人的岗位特点,做好问题线索研判。突出“深”字,深挖深排。被反映人所处地区或部门政治生态状况、个人的群众口碑和社会舆情,是问题线索分析研判时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深入了解被反映人所在地区、部门政治生态情况,包括所在党委(党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民主集中制执行、选人用人及对干部日常教育监督管理等情况,准确把握“树木”和“森林”的关系;深入了解被反映人的同事、监管服务对象对其印象评价,若被反映人所处工作环境管理无序、班子不团结、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不到位,个人在单位、社会上口碑风评较差,很容易发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往往可查性较强。突出“细”字,查细抓细。通过查询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廉政档案、健康档案等方式,详细掌握被反映人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特征,包括家风家教情况,家庭成员的工作单位性质、日常消费习惯等情况,家庭成员财产情况;延伸了解被反映人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发掘个人嗜好、生活作风、交际应酬等情况。用梳子梳、用筛子筛,通过关联性分析比对,梳理发现可能存在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等方面问题。突出“实”字,求实抓实。要分析了解反映问题发生的时间节点,实事求是、精准研判、分类处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从严治党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举措来抓,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党的十九大吹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号角。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区分党的十八大以前、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十九大以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同时还将监督执纪问责的重点精准到同一时期不同阶段,分对象、分情况、分性质、分程度,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搞问责简单化、泛化,不搞“问下不问上”、问主体责任不问监督责任,确保精准问责、科学问责。对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党的十九大后仍不知敬畏、不知止的进行坚决打击。不断加深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